Posted on

马岛战争:假如多几枚飞鱼导弹阿根廷就能赢吗?

马岛战争已经过去了四十年,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是最后的光辉,彼时的英国已经不是日不落帝国了,自二战以后英国的国力和军力大幅度后退,时至今日英国的海军大型战舰已经屈指可数,仅有的两艘航母缺少经费还偶尔漏水,再也打不出马岛战争那样的漂亮仗了。

马岛战争对阿根廷来讲,是无数巨大败笔堆砌成的更大败笔,作为先发起进攻的一方却处处没有做好准备,加上一系列的指挥失误,让软肋很多的英国打了一个惨胜,如果在阿根廷的众多失误中阿根廷每少一个失误对英国来说都是相当致命的。

马岛位于遥远的南大西洋,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首府是斯坦利港,更多的基本信息想了解的去看,这里不用来凑字数。马岛原本是荷兰人发现,后来欧洲的一些国家先后来到马岛,有英国、法国、西班牙,殖民者一沾手事情就复杂了,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当年殖民者遗留的问题没有解决,以至于燃起战火,所以今天的国际社会一直在呼吁铲除殖民主义。

1816年阿根廷摆脱了殖民者的统治,几年后的1820年阿根廷宣称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但面对见利就上的殖民者,若没有足够的实力一切都免谈,英国后来把马岛夺了过去。二战后,马岛的归属问题转移到了联合国,从六十年代开始围绕马岛问题英国和阿根廷双方展开了数十年的争论和谈判。

不过对于阿根廷人来说这样无休止的谈下去是吃亏的,毕竟实际控制岛屿的是英国,英国不怕无限制地谈下去。进入七十年代后马岛附近发现石油、天然气和各种矿藏,两国谈判的氛围一度充满了火药味。由于谈判一直没有结果,时任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有了动武的打算,开始进行了战争准备。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采取了军事行动突袭马岛,四千人的阿根廷陆海空三军对马岛展开攻击,面对强大的阿根廷军队的袭击,势单力薄的英国守军难以抵挡,最终阿根廷以伤亡七人和两架直升机的代价拿下马岛。这次军事行动结束给英国和阿根廷国内都带来了很大震动,阿根廷国内一片欢腾,加尔铁里总统的威望一路飙升,相反的是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却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英国人纷纷感到震惊,英国媒体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各种猜测也随之而来,英国到底会不会跑到一万三千公里以外的南大西洋打一仗。

在一片争论声中英国政府成立了以撒切尔夫人为核心的战时内阁,并计划派遣特混舰队远赴马岛作战,舰队指挥官为海军少将桑迪·伍德沃德,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马岛战争就此打响。

马岛战争是二战结束后的一次经典战例,被人们称为“教科书式的战争”,交战双方军事强国,阿根廷的军事实力在南美洲是数一数二的,英国是没落的日不落帝国。双方有大量的现代化武器,都有先进的战斗机、导弹、潜艇和航空母舰,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争是二战后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交战双方都有航空母舰的战争。英阿双方都投入了陆地力量、空中力量和海上力量,一场只有七十四天的战争包含了各种作战样式。

先说英国,英国当时已经不是日不落帝国了,失去大片殖民地并且经历过二战的英国,国家实力和军事实力已经走下坡路,与同样装备着大量北约制式装备的阿根廷军队相比没有碾压性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后勤保障却有明显劣势,从英国本土到马岛有一万三千公里,即便英国以阿森松岛为中转站也只是缩短了一半的距离,英国的火神轰炸机从阿松森岛轰炸马岛的时候一个来回就需要十一架加油机支持。

从阿森松岛到马岛这几千公里内阿根廷海军完全有能力进行阻截英国补给船,有限的英国海军力量却难以分兵应对。英军补给线太长,每日所需油料、弹药、粮食、药品不计其数,在寒冷的南大西洋稍微供应不上对英军都是灾难。对阿根廷来说,打败英国可以赢得战争,双方僵持消耗英国也能赢得战争,而英国要想赢得战争必须打败阿根廷,而且是短时间内败。

英国第二个弱点就是兵力太少,英国两艘航空母舰只带了二十架海鹞式战斗机,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可用于投入作战的飞机有两百多架,十比一的差距。阿根廷飞行员作战勇敢,倘若阿根廷有足够多的飞鱼导弹,哪怕是足够好的炸弹也必会使英国损失惨重,直至难以维持。英国特混舰队一进入马岛海域就宣布封锁马岛周围二百海里,事实上凭借英国的作战舰艇和飞机数量封锁如此大的面积很吃力,阿根廷完全有能力利用数量优势让英国疲于奔命。

阿根廷方面的弱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阿根廷方面对这场战争准备不足,对英国的参战估计不足。阿根廷首先抱着英国人不一定敢跨越半个地球来打仗,更没想到英国出兵的速度能有如此之快。由于英国历史上打了几百年战争,国家对战争的应对能力很强,阿根廷四月二日占领马岛,英国两三天内潜艇、航母、补给舰船就相继开赴马岛,作战计划路上拟定,没有装船上物资由直升机往返于陆地和船上,没有改装的船就带着工人一起出发,路上改装,参加北约演习的军舰直接调头奔赴战场,正在运输的商船、游船就近靠港腾空被英国政府征用。一百多年没打过仗的阿根廷军队没见过这场面,彼时的阿根廷人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

英国人反应速度再快从英国到南大西洋也需要二十多天,阿根廷本土到马岛只有几百公里,这二十多天的时间南大西洋没有英国的军事力量,阿根廷有充足的时间运送士兵和物资,并把岛上的机场利用起来。这些事阿根廷都没有做,在岛上只有一万名阿根廷军人,新兵人数很多的,在自己的家门口打仗,阿根廷军人反倒住帐篷忍冻挨饿。假如阿根廷做了这些事,运送几万陆军上岛,就不会给英国人登陆圣卡洛斯港的机会,每个地方都可以重点防守,岛上的机场利用起来,进驻战斗机、攻击机,与本土和航母上的战斗机配合,英国军舰就不敢靠得太近。

不仅是在这二十天准备不足,战前阿根廷也没有准备好,只是脑门一热就开战了。开战后阿根廷的“超级军旗”战斗机挂载飞鱼导弹重创英军,击沉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货船。

原本阿根廷跟法国订购了十五枚导弹,也有人说是十四枚,不过这不重要,开战的时候有一大半还没有到货呢,法国为了支持英国拒绝给阿根廷发货了。打光了导弹的阿根廷飞行员只能冒着随时被打掉的风险冲到离英国军舰很近的地方投炸弹,不少炸弹扔的很准砸到英国军舰上,却因为过期了没有爆炸。

阿根廷完全可以秘密做些战争准备,在英国人未察觉的情况下采购更多武器装备,更新弹药,万事俱备再动手。

阿根廷另外一个弱点就是各军种之间缺少配合,阿根廷没有在占领马岛以后对马岛的机场群进行建设,主要空中力量都来自本土,其空军从本土飞来数百公里,看见敌人后油已经不多了,战斗几分钟就必须返航,不然就掉海里了。 此时,若阿根廷的“五月二十五日”日号航母如果能配合,也会对英军造成很大威胁,然而自1982年5月2日阿根廷的万吨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英国“征服者”号核潜艇击沉后,阿根廷海军就再也没出来过,被英国区区几艘潜艇堵在家门口。英军在圣卡洛斯港登陆的时候,只有阿根廷本土起飞的战斗机顽强作战,阿根廷驻马岛陆军没有支援,阿根廷海军也没有抓住机会从背后攻击英军或袭击它的补给线,阿根廷避免了小的损失,却等到了更大的损失,那就是丢掉马岛。

在马岛战争的过程中阿根廷除了空中力量表现得英勇无畏,其他都表现得十分差劲,打了一场糊涂仗,这样的打法即便占据更多的优势也打不赢。

飞鱼导弹在马岛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五枚导弹击沉两艘军舰,最后一枚据说是击中了英国航母,但英国方面没有承认,这件事也就成了一个没法证实的谜团。看到这样的战绩似乎多几枚飞鱼导弹让英国损失大一点就不能维持战争了,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两点原因,第一阿根廷整体应对战争的能力不足。从战史资料上看,阿根廷几乎占尽了优势,武器装备又不比英国弱很多。但是因为阿根廷自上而下对战争准备不足,意识差,致使正常战争出现不少人为的错误,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几枚飞鱼导弹也改变不了什么,阿根廷飞鱼导弹只有五枚本身也是忽视战前准备的表现。

第二就是战争以外的原因,当时是1982年,冷战还没有结束,美国会允许英国这个最重要的盟友被打败吗,那时的英国虽然走在下坡路上,可美国却是在巅峰,即便不直接出手相助美国也有一万种办法让阿根廷失败。

惨胜是英国最好的结果,也是唯一的结果,跨越半个地球去和南美最强军队之一的阿根廷军队作战代价和消耗不会小,还有有些国家可能也需要英国的惨败,战争后法国应英国的要求停止发货给阿根廷,撤走了技术人员,英国还通过法国了解了阿根廷的法制武器,但结果是阿根廷用法国造的军机带着法国造的导弹不止一次英国的船,为什么会这么顺利也没有人知道。十五枚飞鱼导弹才值三百万美元,一艘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价值一亿五千万美元,战争结束后飞鱼导弹一百万美元都不一定买得到,供不应求。

马岛战争再次说明了《孙子兵法》里那句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大事,用兵要谨慎,不能随意开启战争,一旦决定战争就必有十足的把握和准备,一要知己,二要知彼,在今天这个时代还要知国际环境,没有这些考虑打了也是白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